8月25日,数字化食品科学与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筹)(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了线上评审会议。
参会的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包括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廖小军教授、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教授、四川大学何强教授、南昌大学聂少平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学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李斌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娄文勇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李春保教授、江南大学范大明教授等11位委员。会议由西南大学副校长赵国华教授主持,除廖小军教授通过书面形式代为转达评审意见外,其余委员均全程在线参会。学校副校长陈代文教授、科技处处长曾维忠教授,以及重点实验室主任方正锋教授、副主任秦文教授与张志清教授、重点实验室方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参会。
陈代文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表达了学校长期以来对食品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和支持,他谈到,食品学科作为我校国家“211工程”建设学科和“双一流”带动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是依托畜牧学和作物学等农业优势学科延长产业链、创新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并与西南地区同类实验室错位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营养与动物健康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及相关研究也为食品学科深入研究营养与人类健康提供了较好基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对进一步发挥学科间的交叉互动,推动食品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长足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方正锋代表重点实验室从实验室建设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学科和领域背景,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水平,实验室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实验室已具备的科研条件,实验室开放合作与运行管理,实验室建设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与水平,组建实验室经费预算等9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建设“数字化食品科学与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托起川味食品数字化的美好明天,即,助力“成都”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美食之都”,助力“四川”脱胎换骨地升格为“四美(美食、美味、美人、美景)之川”。
学术委员会对重点实验室的目标定位、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目标任务、支持投入等各个方面作了很细致的点评和分析,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朱院士提到,四川的辣味、舌尖上的美味,势不可挡,建设重点实验室意义重大;建议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一定要体现川内的唯一性,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立足四川食品产业,为区域食品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贡献力量,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做出贡献。最后,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认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符合四川食品学科及产业发展需求,研究方向设置合理,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内容重点突出,实验室运行体制机制完善,建设措施得力,预期建设目标切实可行,同意推荐上报,并建议尽快立项建设。
据了解,四川省食品工业产值已经突破万亿,在全国位列第三,成为食品工业大省,但还算不上食品工业强省。四川省食品产业的发展急需食品科学新理论的引领和新技术的投入与支撑。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立足于四川区域发展,经过30余年的艰苦奋斗,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四川食品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标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要求,在食品营养健康成为产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重点实验室将围绕川味食品的特色和优势,以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为新动力,以“安全、营养、精准、健康”为目标,聚焦食品加工、贮运和食用面临的安全与营养健康问题,增强营养健康食品创制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提供营养健康关键科技支撑和高层次人才支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服务能力,为四川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